如何處理疫情下微積分線上教學的差異
這學期受疫情的影響,微積分老師響應國家政策以及學校的文件精神,疫情期間“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積極開展網上教學工作,以中國大學慕課平台為輔助,通過騰訊課堂進行在線講課,但線下線上的微積分教學有很大的區别。
在數學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公理體系和數學定義,對工科文科學生來說,需要注意數學定義,公理體系可以作為課外科普知識。在微積分裡面,最重的定義就是極限,後期學的連續性、導數、積分、級數等都源于極限,極限思想貫穿于整個微積分;還有由定義延伸出來的定理、性質、推論以及一些計算方法等等。但這些知識在線上線下的教學中的體現是不一樣的,需要作适當的調整。
微積分中極限的定義是按“ε-δ語言”來定義的,雖然定義可以作為一種方法來處理一些問題,但随着學習的深入會學到很多由定義轉化出來很實用的解題方法和經驗,學生大部分隻想着做題和考試,那麼定義對他們來說會很枯燥乏味。在線下課堂裡面,配合着黑闆的闆書,在定義方面能着重講解,盡量鍛煉學生一點數學方面的思維,老師可以一邊說一邊寫,雖然枯燥,但可以多講和闆書一些用定義解題的過程,學生多多少少對定義有些理解;然而,在線上騰訊課堂裡面,這是很難做到,鼠标的闆書很慢,很拖上課的節奏,學生在沒有了網課的新鮮感後,加之很多網課一起學,就會對枯燥的定義更加提不起興趣。于是在這方面需要做一些取舍,定義方面的例題可少講。為迎合學生的興趣,多精講一下解題方法和經典題型,這樣學生能學到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因為考試的時候這很實用。雖然不提倡為了考試而學習,但這隻是特殊時期線上教學的無奈之舉。
在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線下課的互動,學生可以自由提問發言,老師能點聽課不太認真的學生發言,也可以給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加分以提高課堂互動效果,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可以看到學生的表情反映,以了解學生的理解情況;但是,線上課程就沒有這麼方便,回答問題可能多半是照名單點,有時學生也會在讨論區回答問題,但學生打字慢的話會耽誤不少上課的時間,所以互動情況要比線下差一點,但仍要積極與學生互動并及時記錄。
學生在網上觀看慕課視頻時,按照線上教學的要求,學生要認真觀看每一講課程視頻,但通過後台數據發現有部分學生存在“刷”視頻的可能,為此,在騰訊課堂講課的時候,所有重要的知識點都要講一遍,這可能與慕課視頻的内容有些重複,但能兼顧所有學生;接着再講配套的例題,最後提問讓學生自己做一兩個題目,以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
線上線下的作業與答疑也有一定區别,現在學生都是在線提交作業,老師在線批改和上傳自己編輯的作業參考答案。學生寫完作業後,批改結果和參考答案都是電子版的,部分學生不會很認真的看批改标注和答案解析,作業的作用就大打折扣,可以讓學生修改後重新提交作業以提高他們作業的分數。線上答疑的時效性也有不同,在家線上上課,學生課下通過qq答疑有時候回複的不及時也會對學生理解該問題有影響,所以我是看到問題立即回複學生。
總之,線上線下教學雖然有差異,但我盡量想辦法保質保量的完成教學内容,認真批改作業,組織期中測試,按時在qq群發布教學任務,盡量少做一些與教學無關的事,因為溝通發現學生現在所有課程都是在線學習,課程任務比線下時相對要多,盡可能的理解學生,學生按時積極配合老師上課,我相信微積分的課程能順利較好的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