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今年脫貧攻堅要全面收官,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現在還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響,必須再加把勁,狠抓攻堅工作落實。再加把勁就要求我們增強緊迫感與責任感,發揚連續作戰精神,堅持問題導向,狠抓各項工作落實,讓脫貧攻堅的“進度條”加載得越來越快,确保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如期兌現。
我的家鄉中嶺村位于長江中下遊的江陵縣,江陵縣屬于江漢平原,居民收入以農作物種植、水産品養殖為主,因此也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2020年以來家鄉的經濟發展不僅受到疫情的沖擊,入汛以來連續的強降雨更是讓農民損失慘重。為了解家鄉的受災和發展情況,已接近兩年未回老家的我報名了本次“三下鄉”活動,希望能夠為家鄉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幫助村幹部用電腦統計農辦補助數據 村幹部正在整理會議資料
一、 走近脫貧
據統計,中嶺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共78戶325人,其中低保戶28戶108人,五保戶4戶5人,一般貧困戶46戶214人,貧困發生率為13.5%。到19年底已有57戶254人脫貧,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留給中嶺村扶貧幹部的任務還很嚴峻,中嶺村陽書記說已将黨建促扶貧納入2020年工作重點,村書記一手抓,副書記協調。年初中鄰村幹部深入各戶對貧困戶家庭情況進行再次摸底,為失業人員安排公益崗位工作和就業培訓,并基于就業補貼,為外出務工人員上報交通補貼。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脫貧攻堅也是如此,中鄰村大力提倡貧困戶自立自強,由于我們地處久負盛名的“小龍蝦之鄉”潛江,村幹部通過學習先進的蝦稻連作技術帶領村民脫貧緻富,對優秀養蝦戶給予一定的獎勵補助金以激勵。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為了更真實的了解貧困戶的實際生活狀況,我同扶貧幹部一起走訪到了老鄉杜之榮家中,杜伯伯對我們的到訪非常歡迎,在交談中,杜伯伯對村中的扶貧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激動的說感謝黨和國家對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對扶貧幹部的辛苦也看在眼裡,謝在心間。


扶貧幹部的工作筆記 走訪貧困戶

中鄰村8月幫扶責任人脫貧攻堅成效考核


水産公司與村裡合作正在新修公路 今年新裝了路燈
二、 防汛救災
自今年6月份開始,湖北正式進入梅雨季節,而年的梅雨季節尤其漫長,2020長江漢口站水位更是到達曆史第四位,降水量大、雨季長對各地生産生活都産生了巨大的影響。水稻和蝦苗是這個時節中鄰村的主要經濟作物,大量的強降雨導緻溝渠水溢,田中的積水無法派出,大量秧田和蝦田被淹,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據統計,中鄰村受災425戶共1189人,直接經濟損失571.3萬元,其中水稻損失382.3萬元,龍蝦養殖損失189萬元。村裡根據村民反映以及下鄉考察,對村民土地的受災面積以及受災程度等信息進行核實上報,根據實際情況為村民們申請了農辦補助資金,以一定的減輕村民的經濟損失和家庭負擔。村裡的黨員幹部更是積極響應縣裡的号召,主動請纓在江堤巡防汛情。在我這次回村調研時,陽書記剛從防汛一線回來,我問到長江邊晚上氣溫和蚊蟲應該都很難适應吧,陽書記笑了笑說“這沒辦法呀,全縣人民的生命安全需要有人去保障,這是第一位的。”從另一位幹部口中得知,陽書記的小孫子最近剛出生,陽書記也還沒來得及去看看。我想這可能就是黨員精神吧。


中鄰村民委員會主任江防汛34人出征 防汛人員在長江邊短暫休息
三、 個人學習
在本次實踐學習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當代大學生不應隻做“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讀書人,更應該用自己所學去服務社會、回報國家,去做“家事國事天下事事關心”的時代新青年。通過近兩個月的調研走訪,我發現鄉村基層存在的問題其實還有許多,以中鄰村為例,黨員幹部老齡化嚴重、村集體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村委精通電腦操作人員過少等,解決這些問題不應隻是老黨員幹部的負擔,而更應是我們這一代青年的責任。不管是扶貧幹部那密密麻麻的工作日記、還是陽書記那種“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都值得我們終身學習。以小我融入大我,将青春獻給祖國。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需要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