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标的一年,是全面打赢脫貧攻堅戰的一年。通過過去幾年的不懈努力,大多數貧困家庭有望在2020年之前擺脫貧困,過上幸福的生活,而不用擔心溫飽。作為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項工作難度更大、任務更重、要求更高。
今年,我有幸在市易地扶貧搬遷辦公室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踐工作(接下來都簡稱為易遷辦),易遷辦的主要工作是将生活在缺乏生存條件地區的貧困人口搬遷安置到其他地區,并通過改善安置區的生産生活條件、調整經濟結構和拓展增收渠道,幫助搬遷人口逐步脫貧緻富,是“十三五”提出的脫貧工作上極其重要的一環。我的主要工作是聯系市裡管轄的17個鎮辦完成工作,完成每個安置區的信息統計,下鄉走訪,協助市融媒體中心完成拍攝工作。
初來單位,為了熟悉工作,領導讓我學習了很多材料,為了讓我了解易遷辦的工作和配合鎮辦進行工作,我足足花了一天半,才把我所負責的一塊工作了解清楚,辦公室的書櫃裡面堆滿了各種材料,可知扶貧是多麼偉大且複雜的工作。接下來的工作,我每天會接收和審閱每個鎮辦發送來的安置點信息表格,一共有三百個左右的安置點,八千多個貧困戶,工作需要非常細緻,一絲不差。
走訪入戶
下鄉走訪,我和辦公室主任還有兩位電視台記者一起去了五個鎮辦的五個安置點,在易遷戶家裡了解情況,主任會細緻的問很多問題,我也是聽到了很多家庭的故事,大多數人曾經住的房子都是危房,因病因學緻貧,現在住上了政府做的青磚紅瓦的新房子,日子雖然很辛苦,但是吃穿住是不用再發愁了,看到居民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易遷戶在新房子前的笑容)
下鄉期間每天都是36度以上的高溫,即使在中午,我們也始終行走在路上,經常到下午一兩點才能吃上午飯,鎮辦招待也隻是粗茶淡飯,吃完後我們又馬不停蹄的趕往下一個鎮辦。在易遷辦工作的這段時間,我第一次親身體會到了扶貧工作者的辛苦。在車上和主任聊天,知道了他曾經跑遍了這三百多個安置區,從冬天穿着棉襖開始,一直到第二年穿上棉襖,我發自内心的敬佩他,敬佩每一位在扶貧路上的工作者。
(安置區早上舉行升旗儀式)
每天回到辦公室,我們需要上傳資料到國網,加班至淩晨一點也是常态,一直到我的實習期快結束,這項工作才基本完,但易遷辦的工作仍然很忙,在我的實習實踐結束後,也去幫了一次忙,為國做事,我義不容辭。哪怕人曬黑了,但是親眼看着這一棟棟安置房建成,一戶戶貧困家庭露出笑容,這就是意義所在吧。

(易遷戶的笑容)
這次三下鄉實踐,雖然很辛苦,但是收獲到的東西是無價的,我很榮幸為國家扶貧出一份力,真正的參與到了國家的偉大建設中。作為年輕一代,我們應該明白幸福的來之不易,更應該努力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把學到的知識加以實踐,為國家的建設出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