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福喜,男,博士,3044永利集团教授,現任3044永利集团計算機科學系主任。1982年畢業于浙江大學計算數學專業,獲學士學位;1990畢業于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人工智能專業,獲碩士學位;2002畢業于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專業,獲博士學位。曾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用戶自适應的社會标簽生成和優化模型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優化IPQoS系統模型研究與實現》,主持企業開發項目多項。1993年3月赴美國加州Alpha Omega公司從事項目合作半年,2000年8月訪問美國西東(Seton Hall Uni.)大學,從事遠程教育和數據挖掘研究一年。
研究方向:大數據、自然語言處理、人工智能、企業級應用軟件
主講課程:人工智能基礎、Java與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軟件工程、數據庫技術、計算思維導論、智能問題求解
研究成果: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30餘篇被SCI或EI檢索,包括SCI二區論文、ESI論文、計算機學報、計算機研究與發展、電子學報論文),編寫教材和專著20部。
一、課程介紹
該課程作為人工智能知識的基礎課程,要求學生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掌握利用人工智能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并了解人工智能的研究最新進展和熱門研究課題,如AlphaGo下棋的搜索原理、卷積神經網絡以及當前流行的人工智能開源工具等,掌握人工智能基本技術,為以後從事人工智能行業的工作打下本領域基本技能的基礎。
二、課程目标
課程的目标是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夠運用人工智能的基本技術,進行人工智能應用系統的開發,解決某些領域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内容與課程設計特色
2021年末,教育部啟動實施計算機領域本科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工作計劃(簡稱“101計劃”),圍繞“以生為本、聚焦教學、剖析課堂、賦能教師”的理念,集中建設12門計算機核心專業課程,以引領帶動高校計算機人才培養質量的整體提升,《人工智能引論》便是12門核心專業課程之一。
本課程圍繞人工智能知識圖譜,涵蓋表達與推理、搜索與優化、建模與學習、倫理與安全等核心内容,将算法和模型、工具與系統、應用與平台、倫理和規範等有機結合,反映了人工智能所具有的多學科交叉綜合、滲透力和支撐性強、高度複雜等特點,刻畫了人工智能技術屬性和社會屬性高度融合的内禀。
《人工智能引論》一般為小班授課,授課對象為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課程本身具備高度學科交叉的屬性,因此奠定學生的算法基礎是重要目的;但在實際授課過程中,考慮課程的難度,應注重深入淺出,配備豐富的教學資源,通過通俗易懂的案例引出較為深度的專業知識。本課程的教學案例曾獲得中國計算機教育大會計算機類教學資源建設優秀課程配套資源一等獎。

本課程有一章是“群集智能”,核心内容是“蟻群算法與粒子群算法”等體現群集智能算法。這些算法是研究的是較為前沿的仿生學算法,是由自然界中無智能的主體通過合作表現出智能行為啟發得到算法。其中蟻群算法是典型的受到仿生學的啟發,提出的一種新型的模拟進化算法,該算法在求解組合優化問題中體現出優良的特性。該課程在講授過程中,通過演示程序生動地展示了蟻群算法作為一種基于種群的啟發式搜索算法,它能很好的利用蟻群的集體尋優特征來尋找蟻穴和食物之間的最短路徑。


通過本章的學習,同學們認識到,在現今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産業越來越受到關注的狀況下,正确而有效地利用群集智能,有着非常重要應用價值。随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群集智能又會有更多新的表現形式以及研究方向。在未來,群集智能将在AI發展遠景中能發揮其優勢,實現關鍵技術的突破,成為新一輪人工智能發展的強大助力。


這門課程的學習,對信工學院各專業的學生參與科研和大學生競賽有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19級大數據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的基礎上,通過研究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在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分析中的應用,最終獲得大學生計算機大賽國家級二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