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晚7點,3044永利集团軟件工程系成功組織開展了一次教育思想大讨論,軟件工程系所有教師列席了會議,大家針對當前學生培養存在問題、教學模式改革等等方面熱烈讨論,暢所欲言。
首先徐冬老師談到:一、提倡研究性教學模式改革,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研讨式、案例式等教學方式,激發學生思維和學習興趣,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二、開展多種形式科技創新活動。(1)啟動科研導師制工作。聘請學術造詣深、科研創新能力強的教師擔任導師,形成由創新人才培養未來創新人才機制。(2)引導大學生申報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3)利用好互聯網資源,打造軟件工程專業實訓平台。(4)構建激勵機制,鼓勵學生積極探索。
李亮老師在讨論中談到目前流行的“核心目标導向的混合式學習設計模式”是要求教師找出知識點、學科内容背後的方法、思維等并抽取最關鍵性的能力或方法,把教學設計從“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從而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他指出,當今世界範圍的教學實踐中,産生了各種各樣流行的教學或者學習設計模式,每種模式還産生了不同的變體,如“三維一體”、“混合式教學模式”等等都是如此,各有其特點和優勢。軟件工程專業可以選擇其中一種為主,也可以考慮結合兩種不同的模式,取長補短。
随後李靖老師談到,軟件專業人才的培養應以社會崗位需求為目标,強調面向崗位,充分重視專業實踐性特點,強化學生項目實踐綜合能力的培養,并能夠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逐步培養學生工程項目能力,突出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學過程突出課程的項目導向性,層進性,并引導學生結合實際學習工作生活找項目,做項目,形成良好的項目開發氛圍,讓大部分學生能夠在校期間積累一定的項目經驗,實現畢業就能就業。
肖瑩慧老師發言談到,教學模式以理論+實踐+自主研發三維一體為導向,
利用暑期和平時周末等時間,多多開展組織一些活動,擴大學生的範圍,能夠在紮實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激發學生興趣及擴大學生的選拔範圍,開始一個良性循環。
劉勝燕老師認為軟件工程專業培養模式改革可以進行理論課程教學、實踐教學以及學生分類培養等方面的改革,形成培養模式總體框架,為培養造就創新能力強、适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技術人才探索一條新路。
王靜老師談到多年來,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自主研學三者相結合、相促進的“三維一體教學模式”的特點,與其他院系、其他學校三維一體教學模式的區别,以及如何凸顯本院教學模式的特點,與大家進行了探讨。
龔鳴敏老師認為可以結合我國軟件行業的發展水平和軟件管理人才需求得不到滿足的現實情況,構建一個基于“崗位維度”“知識維度”和“能力維度”三維一體的産學研管理人才平台,從而形成教學、實踐與研究三者之間相互促進和相互統一的應用型高校創新型軟件專人才培養機制。
會議最後郝傑老師談到,針對畢業班設計他認為讓學生在進行畢業設計時就像在公司上班一樣,按時指紋打卡,完成一個項目從需求到設計到編碼到測試到最後的結業報告,這樣既在畢業前提前體驗了一把“公司生活”,畢業設計也是更加有質量,而且對最後畢業生找工作也是一份項目經曆。第二,培養學生的時候,根據學生的興趣進行分類,基礎類科目(必修科目)少一些,選修科目多一些,讓學生能更多的挑選自己喜歡的就業方向的科目進行學生,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樣學生的自主性就會更好一些。
老師們在會議中暢所欲言,集思廣益,實現了“轉變觀念、凝聚共識、形成思路、解決問題”的目的,為如何做好專業建設,打造特色新工科獻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