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77779193永利已經接近一年了,做老師之前,在我的理念裡,老師,就是知識的搬運工,先自己學習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達到融會貫通,然後将知識搬運過來轉交給學生,這是我最開始對老師責任的理解。老師的優勢可能就是比學生們多讀了幾本書,多經曆了一些事,相對經驗豐富。但是真正當了老師之後,我才發現,做老師并沒有我想象的那麼簡單,老師除了當知識的搬運工,也要當知識的解讀者,更要當知識的創造者;在和學生的交往中更是學生所效仿的“榜樣”,我才真正理解了“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常言道,“立人先立德,樹人先樹品”。作為教師,我們既要承擔授業解惑的責任,也要承擔作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這就要求我們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以愛浸染,不忘初心。教育家夏乞尊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然而怎樣在平常的教學中體現對學生的愛呢?
首先,對學生有愛,要把學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對于我自己而言,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和學生交流最多的也就是課業上的問題,對課堂知識的查漏補缺,對課後作業的批改糾正等等。在做教師崗前培訓的時候,有位湖北大學的教授的話我印象深刻:如今的大學生個性是比較鮮明的,能讓他們愛上你的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讓學生聽懂你的課并且向你提出問題更是不容易的。所以,學生如果能在課餘時間主動問你問題,這是作為老師值得高興的事情,這也表示這些學生已經投入到這門課的深入學習中來。作為老師絕不能對其敷衍塞責,要全心全意的為學生們解答疑惑。所以,作為老師,首先我認為一定要把學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其次,對學生有愛,要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不管是成績好還是成績差的學生,都要給與真心的關懷,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有些學生課業上表現的并不是那麼認真,對于那些調皮搗蛋表現的并不怎麼愛學習的學生,我們也應本着一顆包容的心,包容他們的小缺點,他們并不是天性不愛學習,隻是沒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相信隻要他們能找到感興趣的東西,一樣能發光發熱。所以在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循循善誘,讓他們尋找自己的興趣,明确的樹立起正确價值觀。換個角度來說,作為老師我如果我能幫助到這些學生找到方向,這些學生能通過我們的建議,對未來不再迷茫,堅定自己的信念,對我來說是非常值得高興的事情。
再者,對學生有愛,就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德立身,不能用激烈的言辭去呵斥學生,更不能用侮辱的言語的辱罵學生,以言感化,不厭其詳。青年學生時代,是逐步形成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教師不經意的一句話也許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我們要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學生的自我意識是通過評價信息的不斷輸入而形成的。如果學生經常接受對自己的積極、正向的評價信息,就會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從而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同樣,如果教師在跟學生的交流中能更多的把德育灌輸給學生,那麼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也會随之改變。如在于學生的交流中,摒棄語言上的暴力,循循善誘,讓孩子保持個性的同時,也讓她們懂得如何成人。
所以說愛是教育的動力,愛學生能激勵教師更加的投入到教育事業,愛學生能感化學生并赢得學生的愛戴,在愛的浸染下,教育才能進入良性的發展。因此,在教學實踐中,無論時光如何飛逝,應初心不改,對學生保持着最真摯的愛。
立德樹人,不說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且需愛學生,以言教導學生,做學生的榜樣,那麼離一位真正的好老師就不遠了,這也是我努力的目标。
審核: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