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網絡工程教研室全體老師開展了“立德樹人”思想大讨論。在讨論中,大家認真學習了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緊緊圍繞培養什麼樣的人、怎麼培養人,如何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進行反思。
會議現場
在整個讨論會議中,劉陽老師就本專業發展,人才培養質量,師資隊伍結構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闡述,并希望通過教育思想大讨論為契機,切實加強和完善頂層設計。落實高素質,不斷探索和落實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标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鼓勵教師主動走出學校,走近企業,了解信息工程産業、網絡工程專業發展的切實需要,在産學研方面展開合作。專業師資結構不優,要把人才引進、師資隊伍建設放在專業發展的首位。通過高端引領,推動學科專業建設。
劉震老師在大讨論中,就應用型本科網絡工程人才培養定位進行了發言。本科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定位,是教育在信息社會發展調整結構的結果,我們需要在觀念上首先應當清晰地認識到什麼是應用型人才,由此引出如何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問題。我校作為地方本科高校,培養的應用型人才既要區别于職業院校的職責和任務,也要區别于985、211等本科高校。我們網絡工程專業培養的應用型人才分為兩種,一是工程型應用人才,強調按工程師崗位培養,要求掌握某一崗位所需要的熟練技術,具有較強的崗位對應性;二是管理型應用人才,面向社會生産生活領域中的職業群和行業設置管理崗位,這種人才強調的是既具有寬厚的知識基礎、應用性專業知識和技能,又具有轉化和應用理論知識的管理實踐能力以及一定的創新能力。
李貌老師提出像信息安全這樣的專業基礎課程,是否和計算機基礎一樣,列為通識課程,不再是計算機類的專屬課程。因為了解安全問題,掌握安全技術,是其他許多專業做好數據保護,提高保護信息意識的重要途徑。目前,計算機專業類的專業課程理論和實踐部分,是否考慮不分别獨立安排理論課時和實驗課時,而是理論實踐結合課時。在課堂上,學生可以帶電腦上課,一邊學理論,一邊動手實驗。這樣,能夠實現每一堂課都是理論、每一堂課都有實驗,像現在學生在華為實驗室上課一樣。另外,避免有學生實驗劃水,建議考試中覆蓋實驗内容。鼓勵學生利用開源平台、社區,閱讀開源優質源碼,避免閉門造車。
随後魯春懷老師和魯圓圓老師也分别就本次主題進行了深入的讨論和交流,通過深化學習讨論,深入調研排查,深度整改提升等集中活動,進一步統一思想、發現問題,正本清源,回歸初心,要加強培養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們應該深刻領會立德樹人思想大讨論的内涵實質,主動适應高等教育新時代的發展形勢,通過廣泛深入的讨論,進一步提高網絡工程專業的本科教育教學質量。
審核: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