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奮鬥是一種不怕艱難困苦,奮發圖強,艱苦創業,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樂于奉獻的頑強的鬥争精神。在快速變化的現代社會,科技的進步和物質的豐富似乎讓生活變得更加舒适和便利;但面對日益複雜的社會挑戰和競争壓力,艱苦奮鬥的精神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一、艱苦奮鬥的曆史回顧
艱苦奮鬥的精神不是某個時代所特有的精神,而是與人類發展,社會進步所同在的。
1、在古代,中華民族在長期的農耕文明中,形成了勤勞、節儉、堅韌不拔的民族性格。
這種性格在艱苦奮鬥中得到了充分地體現和傳承。從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展現了中華民族面對自然災害時的不屈不撓和團結一心的精神;再到戚繼光抗倭,他率領的戚家軍以少勝多,抵禦外敵的入侵,展現了中華民族在面對外敵入侵時的堅定意志和不屈不撓的艱苦奮鬥精神。
2、進入近代,中華民族面臨着列強的侵略和國家的危難,艱苦奮鬥精神更是成為中國人民争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強大動力。
在抗日戰争時期,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殘酷侵略,中國軍民不畏強敵,堅持長期抗戰,以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譜寫了一曲曲英勇鬥争的壯歌。體現了中華民族在面對外敵入侵時的堅強意志和不屈鬥志的艱苦奮鬥精神。
3、新中國成立後,面對一窮二白的國情,廣大人民群衆在黨的領導下,以堅定的信念和毅力,克服重重困難,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曆程。
開展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在極其艱苦的自然條件下,開山劈石,架橋鋪軌,修建鐵路、公路、水利工程等;建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開展了一系列重點工程。“一五”計劃期間,成功建立了包括鞍鋼、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等在内的一批重要工業項目,為中國工業化打下了基礎;在科技領域,中國堅持自主創新,克服技術封鎖,成功研發了“兩彈一星”(原子彈、氫彈、人造衛星);大慶油田的發現和開發,為中國的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大慶精神不僅是大慶人的精神,更是一個時代精神的展現,是所有為社會進步、人民富裕、國家強大而努力的人們的集體精神,是艱苦奮鬥精神的具體體現。
4、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艱苦奮鬥精神繼續發揮着重要作用。
面對經濟轉型和社會變革的挑戰,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開啟了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不斷探索和實踐,推動了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為世界的發展和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今天,艱苦奮鬥精神依然被視為“關系黨和人民事業興衰成敗的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無論是在戰争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始終是我軍的立軍之本、取勝之道、傳家之寶。它不僅是中華民族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的堅強意志,更是推動社會進步和民族複興的重要力量。
回顧曆史、審視現實,我們應該更加清醒、時刻警醒:成由勤儉敗由奢,艱苦奮鬥精神不能丢。
二、現代社會對艱苦奮鬥的誤解
随着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認為物質條件的改善意味着艱苦奮鬥的時代已經過去,卻忽略了物質豐富的前提是艱苦奮鬥;他們認為科技進步可以取代人類的奮鬥,卻忽略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精神在科技進步中的核心作用;他們認為艱苦奮鬥是過去落後時代的産物,不再适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将艱苦奮鬥簡單理解為物質層面的節儉和吃苦耐勞,卻忽略了艱苦奮鬥精神的時代價值和永恒魅力,忽視了艱苦奮鬥更深層的精神追求。在這個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我們更應該樹立艱苦奮鬥的精神風貌。
三、艱苦奮鬥精神的繼承和發揚
提起艱苦奮鬥,波瀾壯闊的曆史立馬浮現眼前,艱苦歲月的奮鬥踴躍腦海。對于有些人來說,過去已經成為曆史,都已變為曾經的故事和時代的精神,艱苦奮鬥随着困苦生活被蒙上了曆史的細紗。那在歲月靜好的今天,我們還需要刻意強調艱苦奮鬥嗎?
答案是必然的,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曆史文化中,艱苦奮鬥是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代名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精神财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國際競争日益激烈。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不是什麼歲月靜好,隻是有人負重前行。艱苦奮鬥精神不僅沒有過時,反而更加重要。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出來的我們要不斷弘揚艱苦奮鬥的精神,提升國家的競争力,在推動經濟增長、社會進步的同時,塑造國家形象、增強國際影響力。那我們該如何弘揚艱苦奮鬥精神?踐行艱苦奮鬥精神?
艱苦奮鬥的精神是永恒的,但艱苦奮鬥的内涵和形式随着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發展。在新時代新征程,我們或許不需要去爬雪山,過草地,很多時候也不一定需要靠流血犧牲才能報效祖國,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路,我們要接過革命先輩艱苦奮鬥的接力棒,繼承發揚艱苦奮鬥的思想品質、精神意志,始終保持昂揚、向上、進取和樸素的工作生活态度,堅守崗位、克勤克儉、敢于擔當、善于作為,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向美好未來昂首前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離不開筚路藍縷、手胼足胝的艱苦奮鬥。”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艱苦奮鬥的精神永遠都不會過時。新的時代,新的征程,我們要接續奮鬥,繼往開來,在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激流勇進,推動“中華号”巨輪乘風破浪、行穩緻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