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0日下午,3044永利集团在學4203教室開展了一場别開生面的講座,本次講座圍繞第十七屆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賽事解讀及往屆優秀作品分享來開展,首先由朱福喜教授介紹了本次的講座嘉賓——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智能學院副教授、湖北省人工智能學會理事彭德巍博士和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實驗教學中心高級實驗師黃建忠博士。

彭德巍博士是第十七屆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中南地區賽組委會執行委員。長期擔任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等各類科技競賽評審專家,具有豐富的大賽指導經驗,所指導的學生獲得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優秀成果獎,獲得包括“藍橋杯”全國軟件總決賽公益團隊賽特等獎,中國大學生服務外包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在内的各類獎項20餘項。
黃建忠博士是第十七屆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中南地區賽組委會委員。先後主持科研項目五項,主持教學研究類項目十餘項,曾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級教學研究項目、教育部産學育人項目等十餘項。近年來,指導百餘支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在大學生學科競賽中獲國家級獎項近五十項、省級獎項百餘項,多次獲評“優秀指導教師”。
講座先由彭德巍博士解讀了本次大賽的相關政策,他主要從大賽簡介與曆屆總結、2024年賽事變化、參賽注意事項、作品報名與提交流程、優秀作品展示五個維度展開。

根據彭德巍博士介紹,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開始于2008年,是我國面向高校本科生最早的賽事之一,由教育部計算機相關教指委發起舉辦。大賽的目的是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創,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服務。

2024年(第17屆)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是由北京語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南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東北大學等高校,以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的教師組成的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組織委員會主辦,參賽對象為全國高校2024年在籍的所有本科生(含港、澳、台學生及留學生)。大賽以校級賽、省級賽、國賽三級競賽形式開展。國賽隻接受省級賽上推的本科生的參賽作品。2024年大賽分設11個大類,分别是:(1)軟件應用與開發;(2)微課與教學輔助;(3)物聯網應用;(4)大數據應用;(5)人工智能應用;(6)信息可視化設計;(7)數媒靜态設計;(8)數媒動漫與短片;(9)數媒遊戲與交互設計;(10)計算機音樂創作;(11)國際生“漢學”。
另外,他重點強調2024年大賽數媒類與計算機音樂創作類作品的主題是“中國古代數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之四”,國際生類的主題是“漢學”。參與相關賽道的同學的參賽作品一定要契合本屆賽事的主題,否則将會以不合主題而無法取得成績。

接着由黃建忠博士給同學們做了武漢大學組織賽事的經驗以及大賽優秀案例分享,他以一個以公共交通設施管理系統為設計對象的作品來展開,從路線規劃算法、數據監控系統、實時地圖功能、自動排班算法幾個模塊來講解整套系統的設計理念。另外,他還以一個基于物聯網的遠程智能水上清潔系統即2023年物聯網應用賽道的國家一等獎為例來警醒參賽學生和老師,參賽作品一定要有現實意義,不能為了參加競賽而創作,隻有真正能落地、有用武之地的作品項目才能算是優秀作品。

最後,兩位博士解答了學生們的一些疑惑和問題,在同學們的回味中結束了本場精彩的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