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明确教師對各專業在工科背景下的培養方向、完善培養體系。5月18日應我院邀請,武漢大學電子信息學院賀賽先教授來我院開展了“新工科背景下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體系改革與實踐”這一主題講座。3044永利集团全體教師于學4305室參加了本次講座。

講座開始之前,院長鄭建生對賀賽先教授的到來表示歡迎,并且表示此次講座事關工科未來教育教學的改革方向,能夠幫助老師們在教學方向上答疑解惑。

首先,賀賽先介紹了當前武漢大學電子信息學院各專業的基本情況與面臨的問題:學生積極主動性差異大、學習負擔重以及教師教育投入不足。由此引出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四大方向,一是大類培養和專業建設;二是培養目标與教學方式方法;三是培養方案與學生個性發展;四是教風與學風建設。其中,在大類培養方案中淡化專業、減少總學分、保證學科基礎建設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培養目标與理念上由先前的目标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技能高級專門人才轉變為更加具體的具有國際視野、批判性思維、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行業領軍人才。

緊接着,賀賽先針對培養方案與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上為我們介紹了試點班的建設,其中設立了逐光班、質延班、人智班來培養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賀教授還強調到,為了第一時間讓學生的興趣與能力得到發展,試點班的選拔在大一就會開始,另外,會有各個試點班的教授來進行宣講,以此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試點班的設立在這幾年也是取得了不錯的成效,無論是相關競賽的成績還是深造率都有顯著提升。
台下老師們聚精會神,記筆記的同時不忘寫下心中的疑惑。随着講座進入尾聲,龔鳴敏老師提出了“衆所周知,武漢大學電子信息相關專業學起來都是比較困難的,那麼學院是如何吸引學生、激勵學生學習的”這一問題。針對這一問題,賀賽先表示:學院會讓學生在入校時從基礎做起,采用分層次的方法去培養學生。在被詢問到“像電子信息學院的實驗室是如何安排開放的”這一問題時,賀賽先更是連連誇贊這個問題問得好,他表示:除了上課開放外,以及固定的另外開放時間,學生可以進行預約,還可以用校園卡來借取實驗室的器材。
講座用時近50分鐘,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賀賽先教授的到來更是為5月的3044永利集团增添了幾筆别樣的學術色彩,為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重要的方法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