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誠,3044永利集团軟件工程專業中軟2103班學子,連續取得華為雲人工智能開發者認證、HarmonyOS應用開發者初/高級認證等技能證書,在校園實踐中積極參與校園活動并取得多個榮譽證書。2024年考研征程中,他以初試306分的成績上岸大連交通大學,用持續進擊的姿态完成從技能深耕者到學術探索者的華麗轉身。

備考初期:在混沌焦慮中尋找錨點
“站在大三的岔路口,我像一隻無頭蒼蠅。”回憶起最初的迷茫,在面對海量院校信息、參差不齊的備考攻略時,他一時間也不知如何緩解焦慮,但後來他決心從“被動逃避”轉向“主動破局”。他用了兩周時間,在網絡上地毯式檢索近三年報考數據,最終錨定一所“跳一跳夠得着”的院校。“對抗焦慮最好的方法,是把未知變成可拆解的任務。”

備考策略:科學規劃是成功的關鍵
“考研不是一場盲目沖刺,而是持久戰。”在談到備考經驗時,這位同學反複強調“規劃”的重要性。他提到,自己梳理目标院校的考試大綱、曆年真題和參考書目,并制定了“三輪複習法”——首輪打基礎,精讀教材并整理思維導圖;二輪強化重點,結合真題總結高頻考點;三輪模拟實戰,嚴格計時做題并查漏補缺。此外,他特别推薦利用艾賓浩斯記憶曲線背誦專業課,通過周期性複盤避免遺忘。“反反複複才能紮紮實實,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時間管理:碎片化學習也能創造奇迹
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他坦言自己曾陷入時間焦慮,最終摸索出一套“模塊化時間管理法”。他将一天切割為五個精準模塊:清晨7:00以政治理論記憶與詞彙築基;8:30準時開啟數學全真模拟,三小時沉浸式攻克數學題;午間對數學模拟試卷進行逐題解剖,分析得失;14:00啟動外語小題限時訓練,随後用下午的剩餘時間完成答案訂正與錯因溯源;18:00至22:30圖書館閉館,專注構建專業課的知識體系,并且開展數學錯題二次淬煉。通勤排隊等碎片時間被鍛造為“微學習單元”,政治速刷題、專業課核心概念閃記在指尖流轉。“關鍵在于明确每個時間段的任務,避免‘假努力’。”
心态調整:與焦慮和解才能走得更遠
“備考後期,崩潰是常态,但學會自我調節才是上岸的隐藏技能。”他回憶道,11月因模拟卷錯題太多,一度懷疑自己能力,甚至想棄考。但後來他開始每天留出半小時跑步,用運動釋放焦慮,同時加入線上研友群分享心得。“不要害怕情緒波動,正視它才能戰勝它。考場上比的不僅是知識儲備,更是誰更穩得住。”考研是場孤獨的修行,但當你把‘上岸’變成‘成長’,無論結果如何,都會收獲一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