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梓軒,3044永利集团網絡工程(華為實驗班)2101班,華為2302班朋輩導師。連續三年獲得優秀學生獎學金和特色專業獎學金,獲得2023年陳一丹獎教獎學金優秀學生獎。榮獲3項國家級獎項,8項A類省級獎項。省級創新訓練項目負責人,第一作者軟著1篇,EI會議論文一篇《A Novel Model for Temporal Context-Aware Recommendation》。

執着于數學的實踐之路,成就無悔青春
從初涉建模的迷茫到堅持數學競賽的艱辛,向梓軒的數學之旅是從懵懂到笃行的成長軌迹。
回溯到大二的數學建模國賽,那時的他雖然對數學建模心存熱愛,但對其複雜性還缺乏足夠的理解。他和隊友在探讨振蕩浮子式波浪能的優化設計時,面對着高難度的微分方程組與複雜的動力學模型,一度焦慮不已。查閱大量文獻、反複推導和調整模型,不斷優化後才逐步獲得了可信的結果。雖然曆經艱辛,但這次經曆讓他真正體會到了建模的深度,也為他日後的探索奠定了基礎。
在大三的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他迎來了新的挑戰。這次比賽的課題聚焦商超蔬菜的補貨預測與定價優化問題。作為隊長,他帶領團隊深入分析市場需求變化,使用ARIMA模型預測每日銷售量和批發價格,通過構建優化模型來确定最優補貨量與定價策略。為了在品種選擇上做出科學決策,他們還基于投影尋蹤法,對各類蔬菜品種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評估。這次經曆讓他在數學建模的應用中有了更為系統的認知,也體會到數學在商業領域中的重要性。
随後,他決定挑戰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相比以往,這次的題目更加複雜,需要圍繞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全球網絡進行建模。他帶領團隊構建了全球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網絡模型,識别關鍵國家和環節,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面對跨學科的難題,他帶領團隊通過數據包絡分析法和多維度的生态多樣性評價,展現了深厚的數學功底和團隊協作能力。最終,他們成功撰寫并提交了題為《Global Sentinel: Disrupting Illegal Wildlife Trade Networks》的論文,再一次在國際競賽中證明了他們的實力。
在他的數學之路上,數學競賽更像是一場伴随青春的長跑。從大二到大四,他堅定地投入數學競賽的備戰,每一場比賽都凝聚了他對數學的熱愛和不懈的努力。
大二剛學完高等數學時,他在老師的鼓勵下,帶着對競賽的好奇報名參加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初次參賽的他雖然有些迷茫,但憑借紮實的基礎和認真備賽的态度,最終獲得了一等獎的佳績。第二次參賽時,他正處于專業課程學習的高峰期,學業任務繁重。然而,他依然在課餘時間抽空備考,将對數學的熱愛融入競賽準備中。憑借上一次的經驗,他在比賽中表現得更加沉着冷靜,順利取得了理想的成績。這次競賽的成功,更加堅定了他繼續深耕數學競賽的信念。第三次參賽時,他正在備戰考研。在考研的系統複習過程中,他對數學知識進行了更為全面和深入的梳理。這次競賽不僅是一次能力的展示,更是對自己複習成果的全面檢驗。
這三次數學競賽的經曆,不僅讓他在數學領域不斷突破自我,也培養了他應對挑戰的毅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探索數據的深處:在推薦系統研究中的創新實踐
在計算機領域的科研旅程中,向梓軒潛心探索數據挖掘的深奧知識,如同在書寫一首充滿挑戰的“計學詩篇”。在這條路上,他通過一系列實驗與驗證,逐步揭示數據與算法之間的微妙聯系,并不斷思考如何在推薦系統的研究中取得突破。在學院老師的指導下,他承擔起項目主持人的職責,成功申請并負責了一項省級大學生創新計劃項目。在項目的開展過程中,他展示了非凡的領導力與科研思維。
作為項目負責人,他與小組成員密切合作,深入閱讀推薦系統的前沿文獻,系統地梳理了當前推薦算法的優勢和不足之處。在研究的過程中,他們着眼于如何提升推薦系統的準确性和效率,以便在豐富的數據環境中實現更優質的推薦效果。通過激烈的頭腦風暴和反複試驗,小組成員們共同努力,尋找能夠優化推薦質量的創新點。為實現這一目标,他們選擇了多個具有代表性的數據集進行實驗驗證,逐步探索和驗證推薦系統的潛力。
在實驗過程中,他帶領團隊反複疊代,分析每一輪的實驗結果,仔細比較不同模型的表現,并不斷調整優化模型的參數,以期達到最佳的推薦效果。在每一輪分析與調整中,他都體現出嚴謹的科研态度和敏銳的觀察力。在這個過程中,他和團隊的成員在科學探究中不斷磨煉自己的科研能力,項目的每個階段都體現出良好的節奏和協作氛圍。
在項目期間,他作為第一作者參與了一場國際會議,正式發表了題為《A Novel Model for Temporal Context-Aware Recommendation》的論文,提出了一種創新性的時序上下文感知推薦模型。這一模型從用戶行為的時間上下文出發,設計出更具适應性的推薦算法,得到了與會者的認可。目前,這篇論文已被EI檢索,标志着他在數據挖掘領域取得了實質性成果。這次發表不僅為他的學術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整個小組的科研努力提供了重要的回饋。

融入集體的廣闊天地,收獲服務的豐盈自我
向梓軒始終相信,将個人的“小我”融入集體的“大我”之中,能讓自己在服務與奉獻中獲得更深的成長與充實。帶着這種信念,他在校期間積極參與各類志願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
除了志願服務,他還擔任了華為2302班的朋輩導師,積極參與班級管理和入校新生事務,協助輔導員處理班級的日常事務。在擔任朋輩導師的過程中,他不僅是新生們的學業向導,更是生活中的貼心夥伴和精神支持。他用心傾聽新生的困惑,幫助他們盡快融入大學生活,并在他們遇到困難時及時給予幫助。通過這一角色的曆練,他的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也讓他深刻體會到肩負責任的意義。
在暑假期間,他還參與了當地的暑期托管服務活動,以志願者的身份為社區的孩子們提供學業和課外活動的支持。作為一名暑期托管教師,他細心地解答孩子們的疑問,用耐心和溫暖與他們相處。
通過這些學生工作與志願服務的實踐,他深刻體會到“奉獻”所帶來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在不斷為他人服務的過程中,他突破了自我禁锢,挖掘了更多潛能,進一步實現了自我價值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