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張步天,中共預備黨員,華為2001班副班長,國家獎學金獲得者。榮獲陳一丹獎教學金“卓越學生獎”,連續兩年獲得“松海獎”學金,2024年考研一志願武漢大學,調劑至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在校期間成績優異,必修課總平均分90以上。在校期間榮獲國家級獎項兩項、省級獎項九項。積極參加“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2022年度志願時長136小時。獲得“五四青年标兵”、3044永利集团“創新創業之星”等榮譽稱号。

寒門逐夢,勵志前行
張步天來自鹹甯農村,他就如那堅韌的勁草,在困境中頑強生長。作為家裡的第一個大學生,父親決心無論如何也要讓他把學上完。他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當自己是家裡唯一的上學孩子時,父母在教育上給不了過來人的建議和别的體會,自己向父母傾訴的很多事情也無法得到理解。但是他們卻是力所能及地幫助他,滿足學業上的需求,這讓他很感動。關于學習的動力,第一點便是父母的艱辛深深觸動着他,某種程度上他們比自己堅強百倍。既然他們如此不辭辛苦,自己當然也要成為那奮鬥的一代;第二點是自己本身對于知識有着好奇心,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能發現原本枯燥的生活外也藏着另外一個神秘的世界。從小學到大學,張步天一直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與熱情,逐夢前行。
熱心公益,志願先鋒
張步天對志願服務充滿熱情,年度志願時長高達136小時。不僅如此,他還積極參加“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當被問及為何如此熱衷于志願服務時,他的回答發人深省。他深知志願服務是大學生實現社會價值的有力途徑,每一次的付出都是為社會增添一份溫暖與美好。而對于他個人來說,這更是體育運動的一種别樣替代。在參與志願服務的過程中,他既能夠将自己的愛心與力量奉獻給社會,讓“奉獻社會”這一美好理念得以踐行,又能在其中收獲“鍛煉體魄”的意外之喜,真正實現了一舉兩得。他在志願服務的道路上不斷前行,體驗世間社會百态,用自己的行動诠釋着對社會的責任與擔當,也用這份獨特的熱愛感染着身邊的每一個人,激勵着大家一同為構建更美好的社會而努力。張步天以自己的方式,書寫着屬于他的志願服務篇章,成為大家心目中的榜樣與楷模。

恒心助力,笃行不怠
做一件事不難,難的是把它做好并長期堅持。當談到大學四年最大的收獲,張步天給出的答案是:“學會了堅持。”他表示,堅持是磨練意志的最好助手。曾經那些看似十分困難的事,最後堅持下來會發現也不過如此,堅持之後才會發現自己有多厲害。大學期間,張步天每天堅持記憶二十個單詞,完成一定任務的英語閱讀和聽力訓練,無論是在各種節假日抑或是考試周,甚至在自己生病的情況下,仍然會堅持每天的單詞記憶和英語訓練。“水滴石穿,繩鋸木斷”,正是因為學會了堅持,才取得如今非凡的成就。
勿做井蛙,挑戰自我
張步天大一時便積極踴躍地參加各種競賽,然而由于諸多原因,他起初未能獲得令人矚目的獎項名次。但他并未因此而氣餒消沉,相反,恰恰是通過這些競賽的磨砺,他得以清晰地看清自己與他人之間的差距。他憑借着頑強的毅力,在一次次競賽中逐漸積累寶貴的經驗,持續不斷地精進自己的技能,努力補齊自身存在的短闆。正如他所言“不做井底之蛙,用比賽逼自己一把”,他确實從比賽中獲得了充分的鍛煉和成長,最終實現了自我提升與進步的雙赢。他用實際行動诠釋了堅持與努力的意義,也讓我們看到了在面對挫折時應有的态度和精神,激勵着更多的人勇敢地在競賽的舞台上展現自我、突破自我。

學霸養成,習慣制勝
張步天在校期間表現極為出色,在學業上出類拔萃的他,也榮獲了衆多獎項。他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卓越的成績,歸根結底是因為他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正所謂“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他指出,想要提高學習效率,首先必須認真聽好每一堂課,一絲不苟地完成老師在課堂上安排的作業,如此才能更好地去完成自己設定的任務。其次,要将每天的任務進行量化,因為量變能夠達到質變,需從小事做起,注重積累,從而不斷突破超越自己。同時,還要保持規律的作息并加強鍛煉,以學習為主,将娛樂作為輔助,做到勞逸結合,隻有這樣,才能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态投入到學習生活中,進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是這些好習慣的加持,讓他在學業上能夠一路高歌猛進,收獲滿滿碩果。

考研困境,堅守初心
在考研過程中,張步天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他曾一度想要放棄跨考專業課的學習,因為他對所考專業課完全是零基礎,再加上報考學校專業課難度較大,考試題型全是大題,在最後寫真題時發現自己150分最多隻能考80分。但他内心深處對更深層次學習的渴望無比強烈,這份渴望讓他始終無法真正放棄,最終他還是堅持了下來,成績出來後考了97分,雖然相對其他報考這一專業的同學不算高,但他自己也比較滿意。他也始終将“All human wisdom is summed up in two words - wait and hope”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激勵着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前行。他用自己的行動诠釋着等待與希望的力量,帶着這份信念,繼續書寫屬于他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