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梓軒,3044永利集团,網絡工程(華為實驗班)2101班,華為2302班朋輩導師。連續兩年獲得優秀學生獎學金和特色專業獎學金。2022-2023學年平均分93.43。2022-2023學年榮獲1項國家級獎項,6項A類省級獎項。省級創新訓練項目負責人,軟著1篇。

波浪之旅:數學建模競賽中的挑戰與成長
當談及他的競賽經曆,他首先提及數學建模比賽。“參加數學建模比賽是一段充滿挑戰與成長的旅程。剛開始,我對數學建模一無所知,對其難度産生了輕視,甚至對培訓和推薦教材都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然而,比賽的培訓階段讓我逐漸認識到數學建模的深度和廣度,各種軟件和模型的涉及讓我感受到了真正的挑戰。”
在比賽前期,他對建模的認知僅停留在表面,但随着時間推移,學到了更多關于微分方程、差分方程、遺傳算法和神經網絡等深層次的知識。在解題過程中,他和他的隊友選擇了A題,但面對波浪能裝置原理和模型的複雜性,他們陷入了焦慮和不知所措。通過查閱大量文獻,他和他的隊友努力理解并用不同的微分方程求解,最終在焦慮中取得了符合實際的結果。
論文的撰寫過程更是艱難,從初稿到修改,他們花費了大量時間,尤其是在描述模型求解過程時。然而,通過這一過程,他深化了對建模的理解,加強了團隊協作,提升了解決問題的意志力。這次經曆讓他認識到,數學建模比賽不僅是對知識的考驗,更是一場全面素質提升的實踐,讓他相信,沒有什麼比堅持和努力更為強大。

堅毅前行:數學競賽的挑戰與成就
向梓軒說:“回首那段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備賽的日子,仿佛是在追逐一場默契而激烈的競技,每一個付出都成為前行的動力。”
他記得那時剛剛結束大一的高數課程,而同學們紛紛投入專業課學習的時候,他卻選擇了備戰數學競賽。每天都擠出一點時間,從高數同濟教材到競賽專用的教材,他的課桌上總是散落着各種數學知識的碎片。在大二課程繁重的情況下,他能夠堅持不懈地複習高等數學,不僅是出于對數學的熱愛,更是為了迎接即将到來的挑戰。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他的備賽計劃帶來了意外的變數,原定的比賽被延期。同學們紛紛回家,他卻選擇留在學校,将這個時間用于更加集中地備戰。孤身一人面對數學題海,他體會到了孤獨與堅持的滋味。每一次的疲憊都被一份份解答過的題目所替代,每一次的挫折都成為下一次更加堅強的基石。
最終,這一切努力換來了一等獎的榮譽。當他聽到這個消息時,内心的激動難以言表。向梓軒認為這不僅是對他的知識和能力的認可,更是對他的堅持和努力的肯定。這次數學競賽之旅,對他而言,不僅是一場知識的競技,更是一次自我挑戰和成長的曆程。它讓他學會了如何在逆境中找尋機會,如何在壓力下保持冷靜,為他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鋪就了堅實的基礎。

啟迪之光:輔導員與“崔媽媽”的引導
當問起他是如何踏上學科競賽這條路上的時候,他說:“感謝輔導員張紫薇老師和“崔媽媽”,她們為我開啟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門,指引我步入了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學科競賽領域。回想起最初的迷茫與猶豫,每次輔導員在班級群内對學科競賽的宣傳,或是晚點名時的相關推介,都向我展示了一個全新的視野,激發出我未曾發現的潛能和廣闊的未來可能。”
随後,“崔媽媽”的鼓勵與推薦成為他參加大學生數學競賽的關鍵。在準備過程中,崔老師不僅給予了專業的指導,還不斷地鼓舞他,這讓他在數學能力和個人成長上都取得了顯著的提升。對他而言,這段經曆不單是參加一場競賽,而是他人生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他表示,正是輔導員與“崔媽媽”的細心關懷和引導,讓他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良師益友:與秦巍老師的深度對話與共鳴
向梓軒還提到對他産生深遠影響的一個老師:秦巍老師。在他的學業和競賽生涯中,扮演了一位非凡的導師角色。作為數學競賽和數學建模的指導老師,秦老師對他的個人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雖然秦老師并非他的概率論老師,但在競賽和建模的過程中,他的專業指導和深刻見解為學生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數學世界。向梓軒說:“秦老師悉心地指導、無私的支持和寶貴建議,不僅提升了我的數學水平,還培養了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更為重要的是,秦老師不僅是他的導師,還是一位親切的朋友。他與學生的交流超越了學業和競賽,涉及人生規劃、職業選擇乃至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向梓軒感慨道:“每一次與秦老師的對話,都充滿了溫暖和啟發。他的人生經驗和深邃的智慧,對我來說是無法替代的寶藏。在秦老師的陪伴下,我不僅學到了數學知識,更逐漸領悟到了如何成為一個既有智慧又有擔當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