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2月21日
毛澤東撰寫《學習白求恩》一文。文章指出: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的精神,這是共産主義的精神,每一個中國共産黨員都要學習這種精神。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隻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這篇文章以《紀念白求恩》為題,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
1950年12月21日
毛澤東複電彭德懷等。複電提出:朝鮮作戰必須作長期打算。就總的方面說,隻要能殲滅僞軍全部或大部,美軍即陷于孤立,不可能長期留在朝鮮。如能再殲滅美軍幾個師,朝鮮問題更好解決。總之,主動權在我手裡,可以從容不迫地作戰,不使部隊過于疲勞。如不順利則适時收兵,到适當地點休整再戰,這個意見也是對的。
1988年12月21日
鄧小平會見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時提出,要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他指出:當前世界上主要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發展問題。和平是有希望的,發展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真正的亞太世紀或亞洲世紀,是要等到中國、印度和其他一些鄰國發展起來,才算到來。應當把發展問題提到全人類的高度來認識,要從這個高度去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隻有這樣,才會明了發展問題既是發展中國家自己的責任,也是發達國家的責任。曆史證明,越是富裕的國家越不慷慨,歸根到底,我們要靠自己來擺脫貧困,靠自己發展起來。主要靠自己,同時不要閉關自守,可以多方面找朋友。世界上現在有兩件事情要同時做,一個是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一個是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至于國際政治新秩序,中印兩國共同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最經得住考驗的。我們應當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國際關系的準則。
他還指出:世界在變,人們的思想不能不變。我們從以階級鬥争為綱轉到以四化建設為中心,從停滞封閉轉到改革開放,還有當前所進行的各種改革工作,都是在變。要發展就要變,不變就不會發展。
2016年12月21日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财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強調,準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内涵,對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至關重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群衆之所想、急群衆之所急、解群衆之所困,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
習近平指出,統籌推進“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的重大工程項目落實,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補短闆”的重要内容。補短闆不是簡單增加投資,而是切實從滿足需要出發,增加有效供給。要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增強創新能力,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力度,加快生态文明建設,補齊産業鍊條短闆,加強基礎設施薄弱環節。要統籌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工作,既去舊、又育新,既減少無效供給、又擴大有效供給。要把落實重大工程項目與推動改革、形成體制機制結合起來,堅持問題導向,有什麼體制障礙就改什麼。要正确區分政府職責和市場作用,凡是市場能做的政府要創造條件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支持各類市場主體以多種形式參與項目實施并獲取收益。
轉載學習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