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6日
周恩來在中共中央統戰部招待出席民盟四中全會擴大會議代表的茶話會上講話。針對民主黨派領導人認為民主革命勝利了,黨派存在就沒有必要,要求合并和取消等認識,講話指出:民主黨派在中國革命中是有貢獻的,不論民盟或其他民主黨派都應該繼續存在下去,今天不能取消黨派;民盟發展的主要對象是知識分子;民盟的作用就是要團結、教育自己的成員走向進步;民盟成員在過了打倒國民黨一關後,當前應過好土改關,這一關不容易過。将來還要過好社會主義關。
1979年12月6日
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提出四個現代化的目标和“小康”的概念。他指出: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紀末,中國的四個現代化即使達到了某種目标,我們的國民生産總值人均水平也還是很低的。要達到第三世界中比較富裕一點的國家的水平,比如國民生産總值人均一千美元,也還得付出很大的努力。
2002年12月6日
胡錦濤在河北西柏坡學習考察時的講話中指出:艱苦奮鬥作為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作為我們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本色,是凝聚黨心民心、激勵全黨和全體人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共同奮鬥的強大精神力量,是我們黨保持同人民群衆血肉聯系的一個重要法寶。堅持艱苦奮鬥,根本目的就是要為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努力,不斷把人民群衆的利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各級領導幹部要堅持深入基層、深入群衆,傾聽群衆呼聲,關心群衆疾苦,時刻把人民群衆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尤其要關心那些生産和生活遇到困難的群衆,深入到貧困地區、困難企業中去,深入到下崗職工、農村貧困人口、城市貧困居民等困難群衆中去,千方百計地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要通過紮實有效的工作,實實在在地為群衆謀利益,帶領群衆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轉載學習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