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8月12日
毛澤東在江西瑞金召開的中央蘇區南部十七縣經濟建設大會上作題為《粉碎五次“圍剿”與蘇維埃經濟建設任務》的報告,着重說明經濟建設對支持革命戰争、發展紅色區域的重大作用。報告指出:現在我們的一切工作,都應當為着革命戰争的勝利,首先是粉碎敵人第五次“圍剿”的戰争的徹底勝利;為着争取物質上的條件去保障紅軍的給養和供給;為着改善人民群衆的生活,由此更加激發人民群衆參加革命戰争的積極性;為着在經濟戰線上把廣大人民群衆組織起來,并且教育他們,使戰争得着新的群衆力量;為着從經濟建設去鞏固工人和農民的聯盟,去鞏固工農民主專政,去加強無産階級的領導。
報告提出:我們要使人民經濟一天一天發展起來,大大改良群衆生活,大大增加我們的财政收入,把革命戰争和經濟建設的物質基礎确切地建立起來。
報告還批評了将經濟建設與革命戰争對立起來的兩種錯誤觀點,指出:過去有些同志認為革命戰争已經忙不了,哪裡還有閑工夫去做經濟建設工作,因此見到誰談經濟建設,就要罵為“右傾”。他們認為在革命戰争環境中沒有進行經濟建設的可能,要等戰争最後勝利了,有了和平的安靜的環境,才能進行經濟建設。那種以為經濟建設已經是當前一切任務的中心,而忽視革命戰争,離開革命戰争去進行經濟建設,同樣是錯誤的觀點。隻有在國内戰争完結之後,才說得上也才應該說以經濟建設為一切任務的中心。因此也就明白,在現在的階段上,經濟建設必須是環繞着革命戰争這個中心任務的。發展了國民經濟,改良了群衆生活,無疑地就會極大地幫助擴大紅軍的工作,使廣大群衆踴躍地開向前線上去。總起來說,假如我們争取了上述的一切條件,包括經濟建設這個新的極重要的條件,并且使這一切的條件都服務于革命戰争,那末(麼),革命戰争的勝利,無疑是屬于我們的。這篇報告和毛澤東一九三四年一月在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上所作的《我們的經濟政策》的報告,提出了黨在農村革命根據地進行經濟建設的理論和政策。
1947年8月12日
關于劉鄧大軍南進問題,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緻劉伯承、鄧小平電。電報指出:(一)此次我軍南進,必須減少不必要的性急,力争少走路、多休息,以防疲勞太甚,減員太多。(二)在目前幾個星期内,必須避免打大仗,待我軍習慣于無後方外線行動,養精蓄銳,又在有利于我之敵情、地形條件下,方可考慮打大仗。(三)不要希望短期内就能在大别山、豫西、皖西等地建立鞏固根據地。必須估計到我軍要有很長時間(至少半年)在江河之間東西南北地區往來機動,宣傳群衆,發動群衆,并在殲滅敵人幾十個旅之後,方能建立鞏固根據地。八月二十二日,陳謝大軍在西北野戰軍的策應下,南渡黃河,跨過隴海路挺進豫西,策應劉鄧作戰。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
中國共産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十八日,鄧小平緻閉幕詞。他指出,我們一定要恢複和發揚毛主席為我們黨樹立的群衆路線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真正相信和依靠群衆,細心傾聽群衆呼聲,關心群衆疾苦,一刻也不脫離群衆。我們一定要恢複和發揚毛主席為我們黨樹立的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這是一個共産黨員的起碼标準。我們一定要恢複和發揚毛主席為我們黨樹立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在黨内和整個人民内部,認真實行“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的原則,實行團結——批評——團結的方針。我們一定要恢複和發揚毛主席為我們黨樹立的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務。我們一定要恢複和發揚毛主席為我們黨樹立的民主集中制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在全黨、全軍、全國努力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
2020年8月12日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習近平指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盡管我國糧食生産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習近平強調,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
習近平一直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和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多次強調要制止餐飲浪費行為。2013年1月,習近平就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此後,習近平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以剛性的制度約束、嚴格的制度執行、強有力的監督檢查、嚴厲的懲戒機制,切實遏制公款消費中的各種違規違紀違法現象,并針對部分學校存在食物浪費和學生節儉意識缺乏的問題,對切實加強引導和管理,培養學生勤儉節約良好美德等提出明确要求。
轉自:學習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