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6月16日
毛澤東在甯岡茅坪以中共湘贛邊界特委名義寫信給中共湖南省委、江西省委轉中央,初步回答了堅持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理由和方針。信中指出:此間軍事布置對湘取守勢,對贛取攻勢。以甯岡為大本營,其理由有三:(一)此間系羅霄山脈中段,地勢極好,易守難攻。(二)黨在此間是由無組織進為有組織,民衆比較有基礎(赤衛隊、赤色遊擊隊組織了),棄之可惜。(三)湘南、贛南隻能影響一省并隻及于上遊,此間可影響兩省并能及于下遊。因此三個理由,我們隻有用全部力量與敵人争鬥,決無退卻抛棄。但山上糧食萬難,款子萬難,傷兵醫藥萬難,正随時解此難關。
1965年6月16日
毛澤東在浙江杭州聽取餘秋裡關于編制第三個五年計劃的彙報和谷牧關于三線建設的彙報,在談話中提出三五計劃要留有餘地。他說,我看五年搞一千零八十億元的建設規模是大了,留的餘地太少了。少搞些項目就能打殲滅戰,大了殲滅不了。一九七〇年那些指标不要搞那麼多,要考慮來個大災或者大打起來怎麼辦。要根據客觀可能辦事,絕不能超過客觀可能,按客觀可能還要留有餘地。留有餘地要大,不要太小。要留有餘地在老百姓那裡,對老百姓不能搞得太緊。總而言之,第一是老百姓,不能喪失民心;第二是打仗;第三是災荒。計劃要考慮這三個因素。此後,八月二十三日,周恩來在國務院第一百五十八次全體會議上講話,指出:主席提出要我們注意三句話,注意戰争,注意災荒,注意一切為人民。這三句話,我想它合在一起順嘴點,就是“備戰、備荒、為人民”。講話還闡述了三者的相互關系,指出:“備戰、備荒、為人民”是一個整體。備戰、備荒,落實到為人民。要依靠人民,首先要為人民。為人民是最基本觀念,任何事情要想到為人民,人民是力量的源泉。
2009年6月16日
胡錦濤在“金磚四國”領導人會晤時的講話中提出,“金磚四國”已從一個經濟學概念發展成為一個新的國際合作平台,引起世人廣泛關注,成為國際社會一支重要力量。他指出,在當前形勢下,我們四國既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應該把握曆史機遇,加強團結合作,共同維護發展中國家的整體利益。
2015年6月16日
習近平在參觀遵義會議會址和遵義會議陳列館時指出,遵義會議作為我們黨曆史上一次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重要會議,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走獨立自主道路、堅定正确的政治路線和政策策略、建設堅強成熟的中央領導集體等方面,留下寶貴經驗和重要啟示。我們要運用好遵義會議曆史經驗,讓遵義會議精神永放光芒。
2019年6月16日
習近平緻信祝賀光明日報創刊70周年。習近平在賀信中指出,希望光明日報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正确政治方向,堅守思想文化大報的定位,堅持守正創新,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在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上不斷作出努力,傳遞黨中央對廣大知識分子的殷切期待和熱情關懷,把廣大知識分子緊緊團結在黨中央周圍,不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轉自學習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