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一貫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我們黨的百年曆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曆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曆史。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
黨領導人民共同創造共同書寫光輝曆史
人民是曆史的主體。毛澤東指出,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曆史的真正動力。中國共産黨的百年曆史,是黨團結帶領人民不斷把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推向前進的曆史,所取得的成就與進步偉大輝煌,所經曆的困難與風險也世所罕見。始終為了人民、始終依靠人民是我們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
中國共産黨走過的百年曆程苦難輝煌,黨的曆史人物可以說燦若星辰、光彩奪目,湧現出了一大批黨的傑出領袖和領導骨幹,成千上萬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理論家,成為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鬥争的中流砥柱。
中國共産黨走過的百年曆程中,湧現出許多英雄和模範人物。他們中有戰士、有工人、有農民,還有幹部和知識分子。他們在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曆史時期、在各行各業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他們是“一個閃光的群體,享有崇高聲譽,備受人民尊敬”。革命戰争年代,“邊區工人一面旗幟”趙占魁、“兵工事業的開拓者”吳運铎、“新勞動運動的旗手”甄榮典等勞動模範,以“新的勞動态度對待新的勞動”,積極參加義務勞動,全力支援前線鬥争,帶動群衆投身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人民解放事業。新中國成立後,“高爐衛士”孟泰、“鐵人”王進喜、“兩彈元勳”鄧稼先、“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蔣築英、“甯肯一人髒、換來萬人淨”的時傳祥等一大批先進模範,響應黨的号召,帶動廣大群衆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改革開放新時期,“藍領專家”孔祥瑞、“金牌工人”窦鐵成、“新時期鐵人”王啟明、“新時代雷鋒”徐虎、“知識工人”鄧建軍、“馬班郵路”王順友、“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吳大觀等一大批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帶動群衆銳意進取、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國家和人民建立了傑出功勳。進入新時代,又湧現出黃大年、屠呦呦以及四川蘆山抗震救災英雄。廣大勞模以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卓越的勞動創造、忘我的拼搏奉獻,譜寫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動人贊歌,為全國各族人民樹立了光輝的學習榜樣。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争中還湧現出鐘南山、張伯禮等千千萬萬先進人物。脫貧攻堅中,還有無數優秀共産黨員和扶貧一線幹部獻出寶貴生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打赢疫情防控這場人民戰争,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廣大人民群衆團結一心,同舟共濟,構築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線,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争。
黨的宗旨是一切為了人民
我們黨經曆的困難、風險很多。但我們黨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依靠人民有效應對了種種嚴峻挑戰,最終取得勝利。比如:1927年,有效應對了大革命失敗後面臨的極大危險,開創了土地革命戰争的大好局面;1934年,有效應對了中央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的嚴重困難,經過長征北上推動了全民族的團結抗日,并最終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新中國成立後,1959年至1961年有效應對了三年的嚴重經濟困難,迅速恢複和發展了國民經濟;之後,有效應對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内亂局面,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21世紀以來,黨帶領人民有效應對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樹強烈地震、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災害,奪取了抗災救災和災後恢複重建工作的重大勝利。進入新時代,有效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所造成的困難,繼續保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良好态勢,特别是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取得了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抗疫鬥争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一百年來,我們黨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所以能夠不為一切困難所吓倒、不為一切風險所征服,而終能不斷地開創出一個又一個勝利局面、不斷地推動事業向前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把民生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城鎮新增就業取得新成效,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人均國内生産總值已突破1萬美元,穩步邁向高收入國家行列。曆經8年,現行标準下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依靠人民走向未來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黨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隻要全黨同志深刻認識黨的性質宗旨,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标,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就一定能夠聚集起推動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磅礴力量。
曆史證明,黨來自人民,黨的根基和血脈在人民,黨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中國共産黨的百年曆史,是一部黨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同甘苦共奮鬥的曆史。黨在百年曆程中創造的一個又一個絢爛奇迹并非憑空而生,而是在平凡中真實發生的。它發生的條件就蘊藏于千千萬萬個平凡的人民之中。面對經濟封鎖、軍事威脅、政治孤立、外交壓迫和各種危機的沖擊,中國人民從未屈服;面對災荒、地震、洪水、疫情和各種災害的考驗,中國人民也從未退縮。沒有人民的努力支持和奮力拼搏,就沒有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勝利,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正是中國共産黨與人民群衆這種魚水關系、血肉聯系,才使黨的事業始終能夠行穩緻遠、自信前進,并且成功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個艱難險阻,成功讓人民群衆過上幸福美滿生活。
人民創造曆史,勞動開創未來。勞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因而,勞動者也最為光榮。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實現我們的奮鬥目标,開創我們的美好未來,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始終為了人民,必須依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實幹首先就要依靠廣大人民腳踏實地勞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站立在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十三億多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無比廣闊的時代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曆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
在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标如期實現。黨和國家擘畫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标和2035年遠景目标。在此基礎上,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宏偉的目标已經繪就,前進道路仍然曲折,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仍很艱巨而繁重,但面對未來,我們充滿必勝信心。隻要我們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标,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黨就能永葆生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就會越走越寬廣。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原副院長,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