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為弘揚黨的先進精神,回顧我黨百年來的光輝曆程和寶貴經驗,積極引導、教育新黨員繼承和弘揚黨的優良傳統,特在慶祝建黨100周年之際,于6月9日,我院網絡工程華為1801班李富豪,譚旭兩位學生預備黨員同中共黨員何友鳴教授展開了深刻的交流學習。
何友鳴教授:1949年11月生,湖北黃岡人,于1969年入黨。畢業于武漢大學,碩士生導師,曾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黨支部書記等職。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員。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遠程與繼續教育分會會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年會刊物《全國計算機新科技與計算機教育論文集》編委。

跟共産黨走,立志入黨
中國窮苦農民家庭出生的何友鳴教授,自幼沐浴中國共産黨的恩情和教誨,從小接受的教育是新中國社會主義和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樹立的世界觀就是立志永遠跟黨走。從少先隊到共青團,在紅旗下不斷成長。1969年參加工作之後,時時事事以共産黨員的标準嚴格要求自己,1969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實現自己的夢想。
初心不改聽黨話 跟黨走 埋頭苦幹
在談及自己的入黨初心時,何教授說很簡單,沒有什麼大道理,就是“跟黨走,黨中央不會有錯的。”教授說:“我們小時候就看着黨徽是一把鐮刀一個錘子,那代表着工農,我也是農民出身,家裡是典型的農民,我們真正體會到了黨帶來的改變,所以對共産黨很信任,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我們。”說到這,教授十分激動。他告訴我們,一心一意就跟着黨走,有時候執行黨的政策跟決定,不需要問那麼多道理,盡管一時間理解不了,但在心裡始終相信黨是不會有錯的。入黨之後就是老老實實的工作,埋頭苦幹,對自己的要求也更加嚴格,直到現在隻要是組織安排的工作,自己都認真去完成,能自己幹就不麻煩别人。以前多少人流血犧牲都不曾退縮,還怕什麼吃苦呢。
誨人不倦誓言牢記 樂在其中
談到自己為什麼一直活躍在教書育人的一線時,何教授打趣的說自己是“廢物利用”,能一直堅持教育事業,一是當初在黨旗下的誓言,要永遠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為祖國培養更多優秀人才,這是永遠不能忘的。二是自己熱愛這份事業,從海軍學校任教開始就将教師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了,能每天和年輕人在一起感覺自己都一直很年輕,看見年輕人的朝氣蓬勃,自己也很有動力。
何教授工作以來取得了許多榮譽和成就,科研成果曾被CCTV、光明日報、湖北日報和湖北、武漢電視台等媒體廣泛報道。但最令教授驕傲自豪的還是自己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學生。教授欣喜的說:“我沒有什麼很大的成就。但我最滿意的事情,就是培養了很優秀的學生,現在走的很遠,在他們的領域有了很大的成就。”
“年輕人是充滿朝氣和能量的,我們不能把他們的天性和活力禁锢掉,學生也是很苦的,我們要理解他們,給他們一定的空間去發展自身的特點和興趣,也希望他們能利用現在的網絡資源、平台優勢去充實自己,學到更多知識吧。”談到社會對90、00後年輕一輩的質疑時,何教授如是說。
優良傳承傾情寄語
教授說中國共産黨就是最好的黨,現在越來越展現出來了,沒有哪個黨能跟我們黨相比,尤其近兩年爆發的疫情更加體現出了黨的優勢,我們要始終相信我們的黨。并對青年大學生,年輕黨員提出真切寄語:“希望你們能夠把握住時代的機遇,利用好身邊的網絡,環境等優勢不斷地充實自己,保持進步,學會成長,堅持跟黨走。”
促膝交談青年有感
采訪結束後,李富豪和譚旭兩位同學感觸頗深,他們說:“非常榮幸有這次機會能和何教授進行交流學習,一進門何教授給我們的感覺就非常熱情親切,和藹可親,是一位非常有趣的老爺爺。何教授提到最多的就是跟黨走,埋頭苦幹。在交談中能感受到何教授心态的年輕,對黨,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對學生的理解和關愛。何教授沒有說很多大道理,言語中體現着老黨員的質樸初心和吃苦實幹的黨員精神,這深深的感染着我們,也希望我們這一代青年黨員能不負所托,接過民族複興的接力棒,将祖國建設的越來越好!”
時值黨的百年華誕,新老黨員齊聚一堂。新黨員們在老黨員的帶領下明确道路,樹立目标;老黨員在新黨員的感染下,振奮精神,再上征程。這不僅是經驗的傳承,也是精神的傳承。新同志和老同志站在同一面旗幟下,走在同一條道路上,懷揣着相同的初心,做着相同的事。面對百年未有的大變局,每一位黨員都在貢獻着自己的力量,每一位黨員都堅持與人民站在一起,一點一滴的力量将彙聚成洶湧澎湃的巨浪,掀起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新高潮。
照片由本人提供